我在经营自己的社交帐号,但可能「玩脱了」
我一直在 X(Twitter)上随手分享生活和技术心得。在我个人的社交体系里,它原本只是个甜点一般的存在:想到什么就发什么,想说话就说话。
然而最近,这个甜点却开始有点失控。自从我公开了自己的博客主题、发了求职帖之后,粉丝增长突然提速,账号开始进入某种「快车道」。关注变多了,转发变多了,各种数字都变好看了……听起来像好事,但我却越来越不自在。
表达自由在下降
过去发推,我基本不会犹豫。但当我变成一个拥有一千个 Follower 的推主之后,每当想发一条碎碎念,脑子里都会自动跳出很多问号:
- 这条会不会突然火?
- 会不会吸引到完全不是我圈子的人?
- 会不会被误读、被断章取义?
- 我要不要删?要不要重写?
甚至想要说一说自己对某款电子产品的体验,都要考虑三秒,担心会不会引发不必要的骂战。比如,当我想抱怨一下我的小米 13 的 FCM 几乎处于瘫痪状态,我就开始想,会不会有人说我明明要用国外的 App 却非得买国行小米手机,是不是纯属抖 M 行为(
我开始意识到不对劲:我本来是来表达的,结果变成来对冲风险的。
关系密度在下降
粉丝变多后,我反而觉得真正了解我的人变少了。
表面上看,大家都围着我、和我互动,看起来很热闹。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在我黯伤的时候,愿意一直倾听我的苦衷、给我一些针对性强的建议呢?
对我而言,深度互动变得稀有;很多人关注我,但是不代表他们认识我。
我不愿意享受那种「站在高台上被围观」的感觉,我更想和同类互相理解、互相启发。而一些原本认识很久、关系不错的朋友,也好像被新的噪音淹没了,开始逐渐从时间线上消失。
我不想站在高台上被围观,我更渴望的是互相理解、互相启发的同类。
Follow Back 的责任错觉
还有一个困扰:回关压力。当有人关注我,我就会焦虑:「要不要回关?我不回关是不是很不礼貌?」
但现实是:
- 我没办法阅读上千人的时间线
- 我也不可能和所有人保持深度互动
- 绝大多数人关注我,是因为内容,而不是因为我这个人
因此,我没有义务回关所有人。而且,关注也不是一种社交义务。
如果我关注你,那代表我真的对你感兴趣;如果我没回关,并不表示不尊重或讨厌你,只是我们还没那么熟。为了礼貌而互 fo,会让关系变得通货膨胀,最终谁也不值钱。这对别人也不公平,对自己也不健康。
热情不再是无限资源
想当年,我想当一名「屠龙少年」,用我的真诚来战胜那些显得冷酷无情的「知名个人推主」。我希望对所有人都热情、有回应、有耐心、有互动。
在账号规模还没起来的时候,这种方式是可持续的,也确实让我认识了一些好朋友。可当我有了一千个 Follower 之后,我突然意识到,这根本无法继续下去。对所有人热情,只会拖垮我自己。我在许多互动里投放了情绪、耐心和关注,但换回来的却总是失望的结局。甚至说,我回复了人家不理我都已经算是比较好了(
这些并没有让我更快乐,也没有让我更被理解。相反,它们让我感到疲惫,并逐渐把我推向「情感透支」。
我最终意识到:当一个账号越大,你越不能对所有人热情。不然热情会被稀释成廉价品,也会把你拖垮。
我过去以为,热情是一种美德。但现在我知道,热情也是一种有限资源,需要分配,需要边界,需要保护。我必须得去做那条恶龙,才不至于拖垮我自己。
我仍然想保持真诚
我不后悔让账号成长,但我正在学习如何在被看见与保持自我之间取得平衡。
我希望我的表达仍然是真诚的、轻松的,而不是被算法、误解、或陌生人的期待所绑架。我希望我能继续保持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角落,让真正理解我的人留下,让更多真正的交流发生。